旅行者日志 首页 创造 随笔 笔记 翻译 关于

形式

Nov 7, 2018

形式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诗歌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虽然找不到这句话的原文,但是在其中能想到的是:「艺术在一定的限制之下才是好的艺术。」

一幅画的形式,是指它的构图、透视、色彩、风格;一部戏剧的形式,是指它的布局、布景、演出元素;一首音乐的形式,是指它的曲式、格律、音乐流派…

什么是形式?形式就是诸材料人为地组织起来的方式。之所以强调是「人为地」,是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种目的性,即为人的直观服务。

自然科学是一门对形式化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比如他会要求你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量、会要求你用逻辑语言探讨问题、会要求你用严格的.tex格式写论文……这是因为其目的既是将自然难以理解的种种规律组织成人能够理解的公式与描述,从而在其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应用。我们或许无法直接认识物自身,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出从现象组织出一些形式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同一个形式可以承载不同的主题:「卜算子」是一个词牌,这个词牌下有许多词,各自表达了不同的主题。针对民事案件有一套共同的审判程序,依照着这个审判程序可以处理任何子类民事案件。

同一个主题可以由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作为形式的一个特化我们来看计算机中的种种文件格式,你可以把一段文字保存为纯文本、一个docx文档、一段语音、或者一段只有特定程序才能打开的二进制代码,但是无论何种格式都是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不同的格式限制且成就了信息的表达,不同格式的信息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天差地别的。(xkcd1301

形式与内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雍也

形式与内容常常作为一对对立的要素在文学艺术上被讨论。什么是内容?内容就是质料。一幅画的内容,是指它描绘的那些物体;一部戏剧的内容,是指它讲述的那几个事件;一首音乐的内容,是指它的那几段旋律……

形式与内容的脱节会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例如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某个电视剧讲述的故事拍成电影更合适,或者某部电影承担不起那么厚重的主题而更应换为小说,再或者某部漫画拍成动画给人的感觉反而不是那么有趣了。而在那些好的作品里,这两者的关系总是恰当的。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把形式当作是「仪式」,而把内容当作是「内涵」,从而强调内容大于形式。而任何作品都是给人看的,这一点依赖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因此不存在内容与形式的优劣之分。

我们在说「形式主义」时只是在描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不和谐。关于一点我可以举个有点政治气息的例子,2016年上海人大选举。由于在大学集中的松江选区投给希拉里、特朗普、黄焖鸡、江泽民的票数过多,导致官方指定人选在程序上无法当选,不得不紧急通知重新选举。这件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①政治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很重要的事情,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投票;②既然选举权是说着玩的,那么对待喜剧就应该用喜剧的态度来对待。前者希望为其填补内容,后者则希望戳破其虚伪的形式。

各种文艺创作里对于形式创新有很多新颖的尝试:毕加索一直在寻找新的绘画形式。昆德拉写小说写着、写着就把故事先放在一边,以散文的形式探讨一个问题。我之前看过一本小说,它把故事拆成一页一页,然后要求读者在读之前先「洗牌」。音乐中,也有涌现出一系列全新的流派。形式上的创新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只要想想「摄影」的形式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吧。

另:有些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教材上认为: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在绝大多数语境下这里的用词是不恰当的,因为内容与形式实际上应该是认识论中的范畴,只有人的参与才有其意义:大自然本身不创造内容,只有现象,是其现象激发我们感官才形成了内容;大自然也不创造形式,只有未经整理的结构,是其结构经由我们整理才形成了形式。

这一小片精神,这一小块血肉,随你处置,愿你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