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1.2先验逻辑

Mar 10, 2021

名词

1泛论逻辑

认知模型②逻辑部分

我们的知识有两大步骤:①获得表象(印象之接受,籍由感性)及②通过这些表象产生对对象的认识(概念之产生,籍由悟性)。因此,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包含直观和概念两部分,缺一不可。

无感性则无对象能接与吾人,无悟性则无对象能为吾人所思维。无内容之思维成为空虚,无概念之直观,则成为盲目……悟性不能直观,感官不能思维,唯由二者联合,始能发生知识。

由于感性和悟性的区分,研究知识源流的学科可以为两部分:研究感性的称为感性论,研究悟性的称为逻辑。感性论已探讨过,接下来开始谈逻辑。

「逻辑」一般有两种用法:普泛的「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必然规律,而特殊的「逻辑」研究的是特定领域的必然规律。

根据是否刨除了一切经验的成分,普泛的逻辑又可分为纯粹逻辑和应用逻辑。前者探究是悟性的必然法则,后者则关注适用于经验对象的悟性规则。

2何为先验逻辑

一切先验知识都是先天知识,并非一切先天知识都是先验知识。先验知识是关于「先天知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元知识。

先验逻辑,研究的是悟性及理性之法则:概念是如何与对象相关的?悟性能力有什么样的规律?

在先验逻辑中,我做的是:①从所有知识中剔除与对象相关的部分;②从一切知识中剔除与经验相关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表象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规则。

3普泛逻辑区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古来宣传之问题所视为迫逻辑学者于穷地,使之或依持可怜之伪辩,或自承其无知,因而自承其全部逻辑之为空虚者,即真理为何之问题。

真理的符合论)什么叫做真理?可以说,真理就是知识与对象的一致。我们实际想问的是:一切知识之真理,其普泛标准为何?知道如何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答案就找到了一半。

如果一对象与与一知识相一致,那么:①该对象是唯一的——否则就会同时有多个对象与同一知识相一致,这样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知识几乎什么也没说,比如知识「False<=>某命题为真」与所有对象都一致)。而普泛的真理标准又要求:②存在一知识是与所有对象所通用的。由①②得,它的性质是自相矛盾的,实在是没有什么普泛的真理标准可言。

真理的消极标准)但上述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思维的普泛标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一切与其不一致的规则都是假的。之所以是必要条件,是因为它考虑到了知识的形式;之所以不是充分条件,是因为它未考虑到知识的质料。我们的很多知识很容易满足上述条件,即不自相矛盾,但不能保证其与对象相吻合。所以,上述条件可以当作限制知识满足真理标准的消极条件。

分析论)普泛逻辑中,有一种朴素的用法名为分析论(Analytic):将悟性理性产生知识的形式部分拆解成基本的逻辑等价形式并加以分析。它把逻辑作为判断的法规,这样至少可以分析知识是否满足真理的消极标准。

辩证法)普泛逻辑中,有另一种具有诱惑力的用法名为辩证法(Dialectic),通过假定一些东西有关于对象的知识来提出主张。它把逻辑作为产生意见的方法论,这样试图主张推行知识是否满足真理的积极标准。

自古以来的辩证法是对逻辑的误用)「辩证法」一词「古来有种种用法,但不外乎是「关于幻相的逻辑」,一种用空泛的逻辑来掩盖空疏的主张的技术。这是对逻辑运用领域的一种不适当的扩大,因为他们想通过纯粹思辨的方式获得关于对象的真理,而逻辑是不能假定知识符合对象的。实际上通过辩证法,可以坚持也可以攻击一切主张。

辩证论)辩证法这样的用法有损哲学的尊严,我后面用到的辩证论,批判了这种「关于幻相的逻辑」。

4先验逻辑区分为先验分析论与先验辩证论

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需要说明两方面的内容:①如何得到纯粹知识的要素(如,从我们所有知识中过滤出仅与悟性直接相关的部分);②要运用此类知识所需要的原理(如,纯粹知识需要能应用在一个对象上,否则就成为空虚)。

先验辩证论)先验辩证论的目的是:批判悟性的毫无节制地使用,避免陷入辩证的幻相。

这一小片精神,这一小块血肉,随你处置,愿你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