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导论

Jul 7, 2021

〔立场之争〕

康德认为,在我们认识绝对的事物前,要先对我们的认识能力进行考察。他在考察后发现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握到纯粹的对象,于是相信我们的工具不能够把握绝对。因为:

  1. 工具论意义上:使用一种工具于一个事物,不是让这个事物保持它原来的样子,而是要使这个事物发生形象上变化的。〔P57〕
  2. 媒介论意义上:我们所获得的事物也不是象它自在存在着的那个样子,而是它在媒介物里的样子。〔P57〕
  3. 批判意义上:即使对工具和媒介有了认识,也不能把握纯碎的对象。因为工具不是脚手架那样的、一旦建筑完成后就可以撤掉的东西,媒介也不是离开承载物而能有性质的事物。

但是这种对媒介和工具的怀疑本身就是一种不彻底的怀疑——如果说这种害怕犯错误的顾虑,是对那种完全无此顾虑而直接开始工作并实际进行认识的科学所采取的一种不信任,那么我们就不理解,为什么不应该反过来对这种不信任采取不信任,即是说为什么这种害怕犯错误的顾虑本身不已经就是一种错误?事实上这种顾虑乃是把某些东西——真正地说,是把很多东西——假定为真理,并以此为根据,产生许多考虑,得出许多推论,而这些被假定的东西,本身究竟是不是真理,倒是应该先行审查的。更确切地说,它假定着将认识视为一种工具和媒介物的观念,它也假定着我们自身与这种认识之间有一种差别,而它尤其假定着:绝对站在一边而认识站在另外一边,认识是自为的与绝对不相关联的,却倒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换句话说,认识虽然是在绝对以外,当然也在真理以外,却还具有真理性——这样的一种假定,不禁使人觉得那所谓害怕错误,实即是害怕真理。〔P58〕

康德的立场只是绝对和真理的一种不明朗的区分,这种立场的合法性是没有得到证明的,不能彻底驳倒休谟的怀疑论。而黑格尔的立场是:只有绝对是真的,或只有真理是绝对的。〔P59〕

〔路〕

黑格尔要彻底地面对问题的核心,为此,他要在本书中陈述的是正在显现为现象的知识——这种陈述勿宁可以被视为向真知识发展中的自然意识的道路,或灵魂的道路;灵魂在这个道路上穿过它自己的本性给它预定下来的一联串的过站,即经历它自己的一系列的形态,从而纯化了自己,变成为精神;因为灵魂充分地或完全地经验了它自己以后,就认识到它自己的自在。〔P61〕

读者将作为未经反思的意识走上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可以视为是怀疑的道路,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绝望的道路;因为在这里所发生的不是通常的所谓怀疑……这里的这种怀疑,乃是对现象知识的非真理性的一种自觉的洞见,对于这种怀疑而言,勿宁只有真正没现实化的概念才是最实在的东西。〔P61〕

单纯的怀疑不一定能到达真知,面对这条道路上会遇到的种种思想,要勇敢地去相信,即使在下一个阶段将会粉碎这种相信。遵从自己的确信,诚然要比听从别人的权威高强些,但从出于权威的意见转变为出于自信的意见,意见的来源虽有转变,并不必然地就使意见的内容也有所改变,并不一定就会在错误的地方出现真理。如果我们执着于意见和成见的系统,那么究竟这些意见来自别人的权威或是来自自己的信心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唯一的差别是后一种方式下的意见更多一种虚浮的性质罢了。〔P62〕

相反地,只有对显现为现象的意识的全部领域都加以怀疑,只有通过这样的怀疑主义,精神才能善于识别真理,因为它已不复寄望于所谓自然的观念、思想和意见,不管它们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至于径直地就想去识别和审查的那种意识,由于它本身还充满和纠缠着这些自然的观念、思想和意见,事实上就没有能力做它想做的事情。〔P62〕

通过这条路,我们能发展出完备的体系来,它可以被描述为两个方面:

〔审查和审查标准〕

科学尚未建立,但需要科学作为审查的尺度——这是一个矛盾。但知识和真理形式上是不冲突的,所以科学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保证形式的真实。于是,第一步就是姑且先把最低级的感性确定性接受下来,让科学生长起来。

按照康德,真理是自在的真理,知识是我们的知识,它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这界限也是意识自己施加给自己的,也是表象。实际上,概念就是对象,表象就是自在之物,我们的审查的工具(所谓认识)就在我们审查的对象(所谓真理)之内。

知识的改变过程中,事实上知识的对象也改变了——当意识在它的对象上发现它的知识不符合于这个对象时,对象自身就保持不下去,换句话说,当尺度所考查的东西在考查中站立不住时,考查所使用的尺度自身也就改变;而考查不仅是对于知识的一种考查,而且也是对考查的尺度的一种考查。〔P67〕

意识的辩证运动:

  1. 有①自在的东西;有②关于这个自在的为意识的存在
  2. 但是由于①②的不符合,认识就由②前进到③新的为意识到存在,即关于①的经验;
  3. 由于①是对②而言的自在,就有④对③而言的自在,作为新的对象;
  4. 至此,出现了新的意识形态。

意识对它自身——既对它的知识又对它的对象——所实行的这种辩证的运动,就其替意识产生出新的真实对象这一点而言,恰恰就是人们称之为经验的那种东西。〔P68〕

研究的方法,就是放任意识进行这种经验的运动,但是不执着于这个运动着的意识,而是执着于意识形态序列中出现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对意识来说是隐含的,对我们来说是透明的——在意识的运动过程里就出现了一种环节,即自在的存在或为我们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为我们的,〔我们研究意识过程的人,知道它出现,〕而不是为意识的,〔意识并不知道它的出现,〕因为意识正在聚精会神地忙于经验自身。〔P69〕

由于这种必然性,这条达到科学的道路本身已经就是科学了,而且就其内容来说,乃是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P69〕这种必然性就像是绝望之路中若隐若现的希望,暗示着旅途的终点——当意识把握了它自己的这个本质时,它自身就将标示着绝对知识的本性。〔P70〕

这一小片精神,这一小块血肉,随你处置,愿你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