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曼德

Apr 2, 2022

阿那克西曼德,ἀπείρων的提出者,上乘泰勒斯,下接阿那克西美尼。

ἀπείρων,无限定,无规定,各种规定性湮灭于其中的绝对中性的东西。万物从ἀπείρων分离就是生成,向ἀπείρων回归就是消灭。

说起ἀπείρων,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它与化学中的「盐」的相似性:对立的规定性是酸根H⁺和碱根OH⁻,它们中和后的产物是中性的水H₂O——巧合的是我们最初也是把泰勒斯的水当作中性物质的典范。这里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看法:不表现出性质意味着两种性质的抵消、湮灭,只意味着对立的性质的未表达、不活泼。这种思想后面在阿纳克萨戈拉的种子说那里还会再次遇到。尽管阿那克西美尼是更受欢迎的米利都哲学家,但是亚里士多德反而更加偏爱阿那克西曼德,原因正在于此: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的本原是一种能够承载一切对立性质载体,这是亚里士多德之质料ὕλη潜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过在阿那克西曼德这里,还没有把对立的问题当作问题提出来,这里的表述是模糊的,不表达的性质只被表述为一种混杂:H₂O只是氢根和氢氧根的并存,而两根作为对立的一面未被凸显出来——这就是赫拉赫里特的想法了。

ἀπείρων与H₂O的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绝对的中性的东西,而后者只是相对的中性的东西。由此可发现阿那克西曼德与我们的理解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我们的理解更偏向阿那克西美尼的理解:中性的东西本身是相对的。

阿那克西曼德如何分析出这样一种本原呢?

黑格尔的说法:

  1. 无定「不在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对有限者的否定。」6是「全」,是直接的统一。
  2. 无定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思想,但是这种理解没有被阿纳克西曼德给出,他自己理解为一种「比空气浓厚又比水稀薄」的东西,仍有物质性。
  3. 最好将「命运」「复仇」理解为「运动」。
  4. 新材料:「它们自身中却带着它们的毁灭,因为它们只是借着不断地分离而存在。」
1

Boëthius, 学述.

2

Aristoteles, Pys. Γ4, 203, b18.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Hegel, 哲学史演讲录. P212.

这一小片精神,这一小块血肉,随你处置,愿你善待它